首页

00后女主

时间:2025-05-25 12:37:01 作者:“一脑多态”机器人如何“造”自己? 浏览量:96860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陈杭)“随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间探索等前沿科技的发展,科幻文学的素材和深度正在不断丰富,这不仅为科幻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还对科幻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28日参加“元宇·光年”科普科幻教育论坛(下称论坛)时如是说。

  作为享誉国际的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还创作了《流浪地球》等诸多作品。他谈到,科幻作品是以现有科学理论为基础展开想象,两者联系紧密。在科幻创作中,他就曾引入现实世界的前沿科技进展,如量子纠缠、黑洞理论等。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往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逐渐“走进”现实世界,引领科技创新前进的方向。刘慈欣说,科幻文学是人们与科技对话的桥梁,能使复杂的科技概念化繁为简,激发普通大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还能引领公众思考在宇宙的广阔舞台上如何找到人类的位置。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接连出现,会对科幻文学创作产生什么影响?在刘慈欣看来,就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而言,人工智能现在确实不如人类。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很难下定论。在创作领域,不管是作家、导演,还是画家,都面临着人工智能巨大的挑战。

  “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幻作家、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的参与,共同探索前沿科技如何在科幻作品中表现得更合理和更有吸引力。”刘慈欣在论坛上表示,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与科幻的结合,提升科幻文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扩大其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

  刘慈欣提出了对科幻作品的展望:希望科幻作品不仅能够引领科技潮流,更能够引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和思考火花,“期待在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探索科幻的无限可能。”

  以“科学梦想创造未来”为主题的2024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于4月27日至29日在京举办。作为大会主论坛之一,本次论坛聚焦科幻影视化转化及科普科幻教育,展示行业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完)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抚顺新宾:金秋十月迎丰收 稻香四溢惹人喜

“2018年,我们村率先实现了脱贫目标。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884.25元,较2012年的920元增长了15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万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董建新告诉记者,之所以取得这一骄人成绩,根源在于农业产业的调整与布局。

长沙百年油脂厂变身网红打卡地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近日,危地马拉政治学者分析认为,危地马拉种子运动党候选人阿雷瓦洛很可能在危大选第二轮投票中胜出,阿当选后将会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同中国建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聚力优势产业 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是如何通过对低碳能源的不断探索照亮绿色发展之路?“大国工匠”的匠心筑梦又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来看专家的点评。

创新“一国两制”实践 提速深度合作 横琴口岸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地标”

从事雷达修理工作10多年,郜凤军十分了解雷达的使命之重:捕捉目标、校正目标、识别目标、测量距离、观测气象……雷达就像战车的“眼睛”,担负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职责。

珠江流域韩江再次发生编号洪水

  奔跑的麋鹿,雀跃的江豚、翱翔的白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也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秉持“保护即发展”的核心理念,湖北正以壮阔激昂的旋律,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